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近日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開展10類虛擬視聽制作應用示范,打造10個“虛擬現實+”融合應用領航城市及園區,形成至少20個特色應用場景、100個融合應用先鋒案例。
據悉,《行動計劃》是時隔四年,我國出臺的第二份虛擬現實產業政策。
產業發展戰略窗口期已然形成
虛擬現實(含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數字經濟的重大前瞻領域,將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經過多年發展,虛擬現實產業初步構建了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生態體系,產業發展戰略窗口期已然形成。
《行動計劃》分別從推進關鍵技術融合創新、提升全產業鏈條供給能力、加速多行業多場景應用落地、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融合應用標準體系等方面提出了5大重點任務,設置了關鍵技術融合創新、全產業鏈條供給提升、多場景應用融合推廣3大重點工程,明確了主要突破方向和重大事項。
● 在技術創新方面,對于諸多階梯化、多層次與分場景的細分需求,特定單一指標的局部最優難以支撐虛擬現實用戶體驗所需的全局最優,《行動計劃》提出圍繞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關鍵細分領域,做優“虛擬現實+”內生能力,強化虛擬現實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疊加“虛擬現實+”賦能能力。
● 在產業供給方面,虛擬現實較長的產業鏈條與交織融合的創新體系驅動產業組織由單純的上下游供應關系向生態協同升級?!缎袆佑媱潯诽岢鲋攸c發展面向虛擬現實的專用芯片與屏幕等關鍵器件,多形態頭顯終端,多感官交互外設,基于云、網、邊、端協同能力的云XR業務平臺,強弱交互內容生產工具以及支撐XR沉浸式計算的專用信息基礎設施。
● 在應用推廣方面,虛擬現實應用仍處于探索期,須突破展廳級、孤島式、小眾性、雷同化的應用示范發展瓶頸,篩選識別諸多差異化需求場景,探索落地具備潛在商業變現能力創新應用,實現應用推廣由“看上去”到“用起來”的轉變,形成一批成規模、易推廣、有產出、可盈利的應用示范。
“從一到二”產業政策的變與不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12月發布我國首份虛擬現實產業政策《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核心技術、產品供給等方面提出了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4年來,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果,涌現出一批代表性產品、企業、園區和城市,也存在諸如“用貴笨視暈傳知”等發展痛點與挑戰。在這一背景下,相比此前《指導意見》,《行動計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在發展思路上,在歷經產業發展階段從零到一的過程后,應用推廣成為產業發展的下一關鍵目標。本次《行動計劃》由五部門聯合發布,從融合應用入手,支持虛擬現實內容的多元化與規?;瘧寐涞?。
2、在發展目標上,提出了虛擬現實新一代智能終端與沉浸式內容的發展要點,并從創新能力、產業生態、融合應用維度給出了產業規模、骨干企業、生態集群、特色場景、先鋒案例等定量定性具體目標。
3、在重點工作上,結合虛擬現實領域沉浸式業態的發展趨勢與熱點洞察,對后續重點技術與產業環節以專欄形式進行總結。
六大保障措施
今年以來,券商對于虛擬現實行業的研究興趣不減。據不完全統計,自10月以來,已經有約20篇虛擬現實行業相關研報發布,多家機構表示看好虛擬現實賽道的后續發展。
東莞證券認為,隨著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新興消費電子產品迭代更新快,疊加內容生態逐步豐富完善,AR/VR有望成為智能手機、無線耳機(TWS)之后消費電子領域的又一重要創新。與五年前相比,虛擬現實產業如今在便攜性、佩戴體驗、內容豐富度和產品性價比等方面有明顯改善,大眾接受程度大幅提高,新品不斷推出,行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在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確?!缎袆佑媱潯分刑岢龅母黜椖繕撕椭攸c任務落地見效、有序實施的過程中,還有賴于多方面的支撐保障:
一是加強統籌聯動。
按年度制定部門工作落實計劃,逐年推動各項重點任務按期執行。強化部省聯動,指導有產業基礎的地方出臺產業規劃及配套政策。
二是優化發展環境。
指導產業各方加強協同配合,組建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產業資金有效供給。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強個人及公共信息資源保護。
三是深化技術研發。
鼓勵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標準組織、產業聯盟等組建多元創新載體。支持研發成果通過關鍵產品、行業應用的迭代加速成熟。
四是開展應用試點。
圍繞重點應用領域組織開展應用試點,舉辦虛擬現實融合應用案例征集活動。鼓勵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參與建設內容開發中心和應用體驗展示中心。
五是打造產業集群。
開展虛擬現實融合應用領航城市及園區建設,培育骨干企業。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支持產業集聚發展。建設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
六是強化人才支撐。
支持高等院校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鼓勵產學研合作,培育復合型人才。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造就高水平領軍人才隊伍。
(中國工業報)